科技创新
工作动态

十五局一公司乐西项目 创新科技引领 打造“智慧工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何婉茹   时间:2021-01-26 【字体:

近期,十五局一公司乐西项目通过项目管理与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的不断深度融合,积极打造“智慧工地”,推动乐西高速走上绿色建造、生态建造和智慧建造之路。

可视化的数据展示

该项目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每日对施工数据的收集、上传,实时生成分析数据,按照部位、施工队伍、班组进行分类,管理人员可对存在问题较多的部位、工序进行针对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制定预案及管理措施,有效实现劳务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网格化管理、风险管理等系统的智能化和互联互通,并将管理资料系统化、集成化,进而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

工程情况直观立体

该项目使用BIM+GIS技术全程把控施工,通过立体图形对隧道开挖、仰拱及二衬施工进度进行一目了然的展示,从原来的静态展示变成动态展示,还原设计意图,优化施工方案。此外,通过BIM模型结合项目施工要求进行可视化交底,提前发现问题,减少现场返工浪费,保持整洁美观,对施工进度实现实时把控,便于管理人员掌握施工动态。

隧道开挖、二衬、仰拱完成多少,技术人员只需在几台电脑上进行数据分析、动画演示、影像制作等操作,图形一目了然。计划和实际完成情况随时系统提醒,可实现任意日期的情况查看。工序衔接自动计时提醒,不再把时间浪费在现场人员经验不足上。

工班考勤简单明了,隧道内人员位置随时掌握

在该公司和相关信息化部门的协助下,该项目进行了员工实名制登记和人脸录入。员工上下班在相应打卡点打卡,软件一键生成考勤数据单,并与工资关联,取代了传统繁琐的考勤工时统计方式,轻松实现了农民工实名制工资管理,切实保障了班组成员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长大隧道施工风险高,为及时掌握洞内人员情况,该项目通过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对隧道内施工人员“滞留预警、越界预警、超员报警、不动监测”的及时管控。如果一旦隧道内发生事故,可根据电脑中的人员定位分布信息马上查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情况,以便帮助营救人员以准确快速的方式营救出被困人员。  

强大的“监控力”

该项目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安装了网络视频服务器,实现了工地的可视化及远程控制管理。该系统由前端设备、网络平台服务器一体机、监控终端组成。视频服务器带有硬盘,在实时监控的同时实现视频存储功能,监控可对所有掌子面和施工场地全覆盖,通过手机、电脑可实时查看。可确保主要管理人员随时查看、掌握现场的运行动态和安全状况,便于管理人员协调决策,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对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材料、环境等的动态跟踪和实时监控,进一步提高项目资源配置效率,减少安全隐患,让违规现象无所遁形,实现管理目标。

超前的信息,即时的提醒

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该项目管理平台中的超前地质预报模块,可提前录入设计图地质情况和超前地质预报数据,现场管理人员可通过移动端APP实时查看设计地质情况,并结合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及时总结真实地质情况,为动态变更提供参考,调整安全稳妥的施工方法,确保隧道掘进施工安全高效,解决了管理人员隧道内翻图纸的不便,提高管理效果,为指导现场施工提供便利。

有害气体“看得见”

针对瓦斯隧道施工生产需要,该项目结合新技术手段,实现隧道内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实时监测。通过在隧道内设置监测设备进行24小时不间断检测,形成直观结果,每秒的气体情况,随时查看。一旦超标管理者手机立即收到报警提醒,对有可能引发危险事故的因素及时排除,第一时间控制危险警情,以实现企业生产的安全、持续、稳定进行。

成本是施工单位“生命的源泉”

材料节超一直是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该项目针对这个模块进行开发,结合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材料消耗统计的困难,提出针对本项目单一隧道工程进行每日施工日志设计量与材料消耗量对比,以实现施工生产过程中对材料消耗的实时管控。结构件材料用量预录入系统,施工消耗每天上报,用量一旦超标管理者立即会收到提醒,及时了解和处理材料超耗造成的损失。

“建立信息化管理中心就相当于在工地建了个‘大脑’,可以和项目现场实现全面联网,长出了‘千里眼’‘顺风耳’,将建筑工地的蛛丝马迹尽收眼底。”该项目负责人洪富义说。通过智慧工地管理中心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形成物联网,该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对工地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从源头上杜绝了违规违章施工行为,为项目安全运转保驾护航,用“智能化”打造“高品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