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筑包兰铁路 征服腾格里大沙漠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英智 周福荣   时间:2023-07-28 【字体:

包(头)兰(州)铁路自规划之日起,即具有固边富民的重大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17世纪中叶起,清政府就高度重视巩固西北边防,多次迁徙内地灾民到西北,实行移民屯垦戍边政策。1809年,包头由村改镇时,已成为周边商贾和物资的集散地。20世纪初,孙中山在《支那现势地图》和《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就有对包兰铁路的设想和规划,通过修建这条至关重要的铁路,将北方大港和西北各地联系起来,进而连通欧亚。北洋政府上台后,数次提起修筑包宁铁路(包兰铁路包头至宁夏段)的计划,但均未实现。南京国民政府的修筑计划也因日军侵华而作罢。由于国家贫困、连年征战,包兰铁路始终仅是一个难以成真的美梦。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指出,经济、国防和交通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中国要通过修建铁路发展经济,进而巩固国防。从外部看,内蒙古地区毗邻蒙古国、苏联,地处战略要冲,地缘政治关系复杂;从内部看,西北地区汉、蒙、满、回、维吾尔等多民族聚居,政治敏感性高,发展需求迫切。基于巩固西北边防、发展内蒙古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的战略考量,1952年,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经济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党和国家作出了“先修包兰铁路”的重大决策。

铁七师在沙坡头修建包兰铁路时使用驼队运输石子(张英智、周福荣 供图)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勘测、论证、设计,1954年10月,包兰铁路正式开工建设。

1957年8月,正值电影纪录片《移山填海》在全国巡回放映、人民群众反响热烈之时,铁七师又接到转战大西北的命令,自此开始了征服腾格里大沙漠、修建包兰铁路的战斗。

包兰铁路连通包头和兰州,全长990公里,纵贯内蒙古、宁夏、甘肃3省(区),东接京包线,西连陇海、兰新、兰青、干武线,是华北通往西北地区的重要铁路干线,对加速沿线地区经济建设,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具有重大意义。

为加快包兰铁路建设,铁道兵调集第二、七、九师和独立桥梁团参建,负责公庙子至银川437公里的施工任务。1957年3月底,铁七师奉命从新疆、甘肃两省区前往内蒙古和宁夏,担任三道坎至银川正线长127.46公里的修建任务。

在沙漠里修铁路有两大难:一是风沙难以治理,线路稳定难以保证;二是自然环境恶劣,施工人员要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

包兰铁路穿越150公里的沙漠地区,这里无草、无水、无路,流动沙丘成片,常年大风不断,且风力多达10级以上。风起时只见黄沙翻滚、天昏地暗,咫尺不能相见,人畜行动不便,施工极其困难。大风过后,刚刚修好的路基经常被流动沙丘所覆盖,附属设备常常刮得无影无踪。沙漠中四季温差大得惊人,夏季高温30℃以上,冬季低温零下40℃以下,周围极度缺水,部队生产生活面临严峻挑战。

铁七师修建的线路,其中有一半穿越沙漠,是全线最具挑战性的工程。在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下,广大指战员以“铁道兵前无险阻,铁道兵前无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向被称为“人类禁地”的沙漠发起了挑战。

施工全面铺开,风沙是最大的“对手”。战士们劳动一天归来,耳朵、鼻子里的沙子半天都掏不干净。暴风一起,沙漠昏天黑地,两三米外看不见人,白天行车也得开大灯。暴风过后,铁锹、斗车、钢轨产生强烈的静电,手一碰就打得又麻又痛!登高作业,狂风吹得战士站不稳,只能用保险绳把自己捆住,在桩架柱上坚持工作。战士经常迎风进食、“饭沙俱下”,一觉醒来泥沙满面,他们戏称“每天吞沙二两五,白天不够晚上补。”

为战胜风沙这个难缠的“对手”,战士们经过反复多次试验总结,找到了沿线植树,用秸秆、稻草设置沙障和路肩加铺片石等办法,保证了修筑路基的稳定。为对冲环境恶劣对工效的影响,部队大搞技术革新,各式各样的小改小革在工地上遍地开花:自动卸土箕在索道上上下飞驶,改进的土斗车在轨道上往来奔驰,自制的“东风牌”“跃进牌”手推车人手一车、来去如风。铁七师战士满怀激情地唱道:“人说内蒙古风沙大,铁道兵战士不害怕;今日吞风饮黄沙,明天彩虹草原挂!”

除了风沙肆虐,最苦的还要算缺水。除了保证做饭、施工用水外,全体指战员每人每天饮用水定量供应2茶缸,有人几天洗不上一次脸,有时一盆水用过、澄清再用、再澄清……不用上四五天绝不肯轻易倒掉。

铁七师在包兰铁路的施工中创造了两个奇迹:第一个是依靠技术创新提升工效,工程造价比全线平均每公里低4.1万元;第二个则是创造了人工铺轨日进度10.46公里的全国新纪录。

铺轨到达宁夏银川(张英智、周福荣 供图)

1957年4月,铺轨施工从公庙子开始,11月顺利通过三盛公黄河大桥。进入银川平原后,铺轨纪录由日铺6.15公里一再刷新。1958年7月17日,铁七师34团铺架队创造了人工日铺轨10.46公里的全国新纪录。7月25日,铺轨队进抵银川,并于30日与铁道部第一工程局铺轨队在银川城西胜利会师。当日,宁夏各族各界代表1000余人出城30里迎接铺轨部队。

靠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精神,铁七师全体官兵不畏艰难、埋头苦干,解决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最终比计划工期提前8个月完成了施工任务。

1958年8月1日,全线举行通车典礼。银川各界2万余人冒雨庆祝包兰铁路通车。会场彩门两侧张贴巨幅对联:“劈高山,填海洋,又引长虹跨黄河;越沙漠,过草原,直驱铁龙进银川。”与会群众将写有“昔日鹰厦显身手,今朝包兰建奇功”“跨黄河、踏沙山,英雄通天堑”等内容的锦旗、贺幛赠送给南征北战、屡立奇功的铁七师指战员。

【编辑: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