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徐永浩:平凡普通的四院人,巨石前的凿光者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楚思凝 杨武西   时间:2020-10-12 【字体:

这是西南公司最年轻的副总工。”很多人因为这句话,记住了这样一个人。

大家眼里的他,是年轻有为的代表,是帅气的徐老师,是未到30岁就担任大型项目总体的优秀负责人,是西南公司成立10周年突出贡献人物,也是铁四院第十五届十佳青年。而他眼中的自己,是一个按部就班做好每一件事的普通四院人。

他就是铁四院西南公司地下结构专业副总工徐永浩。

初来乍到,他是巨石前的凿光者

2008年从哈工大毕业,徐永浩入职铁四院加入了城地院战队。

工作之初,他被分配到北京项目部。一个多月后,刚刚了解地铁设计基本知识,适应首都生活节奏的他,因昆明新揽项目急需人手,便从北京来到了昆明。

起初是让他到昆明帮忙1个月,谁想这一“帮”,就过去了12年。那时项目部办公地点在昆明三环的世纪城。2008年的世纪城萧条、冷清,甚至还在使用马车作为交通工具。

这样“原始”的昆明与彼时有着火热奥运氛围的北京,对比太过鲜明。

初来乍到,学于工程力学,用于地下结构,专业差异的不适应,身处异乡的孤独感,让徐永浩有些失落。但随着项目推进,忙碌的工作让他很快从惆怅的情绪抽离出来。

2009年西南公司正式成立,工作刚满一年的徐永浩,面临着职业生涯第一个重要抉择:回武汉,还是留昆明?

从武大到哈工大,作为武汉人的他,回到家乡,回到城地院应是情理之中,但他却选择了继续留在昆明。问及留下来的原因,徐永浩说了三条理由:一是服从工作安排;二是这里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去解决,也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去学习;三是舍不得像亲人般一起奋战的战友们。

十余年时间,西南公司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从“赶路人”渐渐成为了“领路人”。每一个在那个时期选择到昆明的四院人,都是巨石前的凿光者。

逐步适应,他是有点“楞”的赶路人

不论是学校里的他、刚工作的他、还是如今的他,对于工作,徐永浩说自己有点“楞”。

分配下来的任务,他不会过多担心做不好,只会一心一意想怎么做。面对专业上的各种特例,也有自己的坚守:不轻易拍胸脯,但拍了胸脯就必须完成。

2014年5月,担任昆明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总体,时年29岁的徐永浩既紧张又兴奋。他迅速调整,进入状态。为了配合国铁昆明南站的开通,市政府下达了1号线支线2016年6月30日试运行的工期目标。

20个月,从土建初步开展到通车试运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徐永浩顶住压力,和年轻的总体组一起,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创造了新的昆明速度。

严谨包容,他是有想法的引路人

2015年3月,30岁的徐永浩被推选为西南公司结构所副所长。

针对团队年轻、技术经验不足的特点,他制定了详细的梯队建设、技术提升计划,着力打造硬朗作风和团队凝聚力。

工作中,面对一些人工作上的不严谨,平常温和少言的徐永浩也会疾言厉色。但同时他又是包容的,如果是工作态度问题往往很严厉,但若是能力不足,也不会过多责怪。

生活中的徐永浩,和同事们既是球友也是朋友,最好成绩是和球队一起拿下昆明地铁建管杯篮球、足球双料冠军。

在徐永浩的带领下,“能吃苦,有担当”成为员工的信条,结构所也成长为一支善打硬仗的年轻团队,多次被评为铁四院文明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8年初,33岁的徐永浩被提拔为西南公司地下结构专业的副总工。

感恩前行,他是“平凡普通”的四院人

在与徐永浩的对话中,他多次提到了“平台”和“机会”,言语中满是“感谢”和“珍惜”。

“是基于铁四院这个平台,是西南公司给了我机会,让我不知不觉地成长了那么多。回过头看,有刻意做什么吗?好像没有。有特别困难的时候吗?可能当时会觉得难,但是现在都有些想不起来了。”他认为,在四院的标准流程和制度下,只要踏实认真,一定能做好工作。在西南公司年轻、有活力的氛围下,只要有意愿,一定会有很多机会。

12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于时间本身来说,真的不短。但于他取得的成绩来说,真的不长。12年的时间,他和轨道交通彼此陪伴,也与西南公司共同成长,成为了每一个设计从业者最想成为的35岁的样子,用坚守践行着四院精神,也诠释了年轻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