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00中国人筑成坦赞铁路 67人献出生命
【字号:

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之间,一条长达的铁路,记载着一段中非人民相互支援、友好合作的历史。这条铁路就是中国在非洲迄今为止的最大援建项目、著名的坦赞铁路。

从修筑到建成,60多名中方人员为坦赞铁路献出生命。2006年6月,坦桑尼亚总理洛瓦萨在陪同中国政府温总理到坦赞铁路附近的中国专家公墓祭奠时,曾动容地说:“这里就是为坦桑尼亚、为坦赞铁路而献身的中国人远离家园的家。”

曾担任坦赞铁路勘探队政委、后又任中国专家组组长,前后在坦桑尼亚工作11年之久的靳辉,讲述了修建坦赞铁路时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们以此作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专版报道的结束。

1967年9月,中、坦、赞三国签署合作协议。从1968年开始,经历了两年勘测、五年施工,中国总共派出56000人次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帮助非洲人民修筑了坦赞铁路。

高峰时期,在现场的中国员工多达1.6万人。在靳辉书房里放满了各种各样的非洲工艺品,还有年代久远的奖牌。看着老照片,靳辉给记者讲述了他们在修建坦赞铁路时的勘探生活。

勘探队远航陌生非洲

1968年,靳辉和一支350人技术队伍前往陌生的非洲。当时中国外汇紧缺,买飞机票的美元成了大问题。靳辉是政委,是为数不多几个坐飞机前往的。大多数人都是从上海港坐远洋轮船前往。“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出远门。海上风浪大,晕船晕得一塌糊涂。”

非洲兄弟帮助盖“房子”

到了坦桑尼亚,住处成了大问题。由于勘测队需要不断迁移,通常用的固定工棚变得很不方便。“那些非洲工友出主意,让我们就地取材建非洲小草棚。大家现和泥,做成一团团的泥巴块垒墙。垒到了高左右,便在上面插小木棍。房梁用的是当地一种叫栲胶树的木材,房顶盖些长草。做这些事情,他们当地人比我们擅长,给了我们很多帮助。”  

军用地图帮了大忙

在非洲大陆上进行道路勘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东非大裂谷的奇特地形,铁路还要穿过原始森林、野生动物保护区。”

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出去不到,勘测队就遇上了矮树林和原始森林区,各种麻烦也随之而来。

在树林里勘探,大树成为最大障碍物。“都是多的直径,勘测队曾经想用推土机开路,但两台推土机都起不了作用。”当地工人给了勘测队最为实际的帮助。他们手持非洲砍刀,见树砍树,见草砍草。“这不是一个轻松的活,我们的队员曾经也尝试过,但不到一天手就肿得抬不起来。”

由于不熟悉地形,坦军方还给勘测队提供了军用地图。在这份宝贵的机密地图上,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山包都有标注。“这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犀牛疯狂追汽车

有一次进入基达杜地区的森林,勘测队把营地临时扎在了树林空隙里。一天中午,大家都出工了,就剩厨师留守。突然他听到外面“嗷”的一声惨叫,出门一看,发现自己养的狗快被一条巨蟒缠死了。“当时他也急了,冲进屋里拿了非洲大砍刀,冲着蟒蛇就过去了,一刀下去就把它砍断了。”事后他才感到有些害怕。

勘测队进入野生动物保护区后,由于队员大都分散行动,在这一区域极易遭遇野生动物,当地政府专门给他们配备了猎警保护。

1969年8月的一天,靳辉的勘测小组开着一辆解放车进入保护区,结果遭遇了犀牛挡道。“犀牛堵在路上,一动不动。我们以为等一会儿就走了,但半小时它都不动,按喇叭也没有用。” 大伙决定绕开犀牛,结果犀牛突然像发了疯似的狂追汽车。“当时汽车也开不快,眼瞅着犀牛越来越近了,这车要是被它一掀就得翻了。”卡车上的猎警犹豫了一下,最终选择了开枪。两声枪响之后,犀牛才倒地。“当地人对野生动物有很深的感情。他们把犀牛角和牛尾割下,拿回警所备案登记。”

特批几十条半自动步枪防身

草原上另一种危险动物是野牛,很多地方草有多高,勘测队员经常不知道扒开前面的草丛会发现什么。小组中有个队员叫李经纬,有一次在依法卡拉附近勘测,一头野牛突然从身边的草丛里冲出来。“他的大腿被牛角刺穿了,鲜血直流,幸亏没有挑破大动脉,捡回了一条命。”当时正好没有猎警跟着,其他队员也没有办法,只能对着野牛嚷。

坦桑尼亚总统知道这件事后,立即特批给勘测队几十条半自动步枪用以防身。

登报寻找救命恩人

在达累斯萨拉姆西南处,坐落着中国援坦专家公墓,坦赞铁路从其附近通过。公墓内安葬着69位援助坦桑尼亚国家建设而殉职的中国专家、技术人员和工人,其中47位在修建坦赞铁路时牺牲的。 

1970年,在坦桑尼亚的伊丁贾附近,中方的一辆车走山路翻下了山崖。结果车上7个人4人死亡、3人受伤。当时一名当地人开车经过事发地点,黑人司机爬到山崖下,把我们的伤者都救了上来,开了好久的车,把人送到医院。“黑人司机什么联系方式都没有留下。我们后来一直找这个人,想感谢他,为此还在报纸上登了告示。”

稍微一松懈,人命就没了

坦桑尼亚动物园区施工时,施工队遇到了一种硬土,需要用炸药开路。有一次,施工队在放炮前清点人数,但不管怎么点都少一个。“因为语言不通,不管我们怎么喊都无济于事。我们不知道他去哪里了,就怕他在爆炸点附近。”中方施工负责人决定停工找人。“最后我们在一个已经清查过的洞口里找到了那名工人,他因为不了解爆破程序,竟然自己跑到了爆炸点待着。如果我们稍微一松懈,这条人命就没了。”

“这条铁路是多少人的心血啊!坦桑尼亚工人也有100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殉职。”1999年,靳辉曾经去坦桑尼亚考察铁路维护。当年的很多好友失去了联络,但对于这段友谊他不能忘怀。“他们救过我们的命,我不会忘记这些事情。”

1975年6月,仅用了五年多的时间,耗资9亿元人民币,这条曾被西方舆论断言不可能建成的铁路比预期时间提前建成了。

坦赞铁路建成营运30年来,为保证他后期的管理和维护,中国在资金和人力方面的援助直到今天从来没有停止……

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马布雷说:“请中国人放心,我们会照顾好铁路,这是中国和坦桑尼亚友谊的见证。”

坦赞铁路修建背景

1961年和1964年,坦桑尼亚与赞比亚相继取得独立,铜矿贸易是赞比亚重要的经济收入。

赞比亚是内陆国家,东西南三面都是未独立的殖民地,他们控制着出海口,使铜矿贸易无法开展,为此,坦、赞两国领导人向世界有关国家请求援建一条连接两国的铁路。但他们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时任坦桑尼亚总统的尼雷尔回忆说:

“我曾试过向世界银行求助,它们在经过一番经济研讨之后,对铁路的前景持怀疑态度,美国政府也拒绝给予援助。”

尼雷尔总统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尼雷尔访问中国,提出了援建坦赞路的要求,毛主席和周恩来原则上同意,并提出要求派铁路考察组进行实地考察、勘测,提出可行性报告。

1967年5月,中、坦、赞三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协定规定:中国提供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并派专家对这条铁路进行修建、管理和维修及培训技术人员。

67名中国人献出生命

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和赞比亚的姆皮卡,各有一处绿树掩映、芳草萋萋的中国专家公墓,长眠着自1967年至今为援助非洲而因公殉职的87位中国同胞,他们之中年龄最小的仅24岁。

第一位牺牲的我援坦专家

水利专家张敏才是第一位牺牲的中国援坦专家。

1967年10月,张敏才在坦桑尼亚东部鲁伏河下游河谷的灌木丛中进行勘探时,遭到了铺天盖地的野蜂叮咬,全身中毒。当他被当地居民抬回住地时,已经周身浮肿、神志不清。

为了挽救这位中国专家的生命,坦中两国医生和工作人员密切配合,连续进行了四天四夜的抢救。坦桑尼亚政府卫生部和医院提供了一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物。

周恩来总理获悉后,立即从北京派遣医疗专家乘飞机到达累斯萨拉姆参与抢救。但张敏才终因伤势过重,不幸逝世,年仅35岁。当他的骨灰被送往墓地时,几百名坦桑尼亚民众自发组成长长的送葬队伍,他们都称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是非洲人民最好的朋友。给妻子的家书竟成绝笔。

担任隧道工程队队长的李景普1970年受命来到坦桑尼亚后,给远在国内的家人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对无法陪伴在即将分娩的妻子身边深表歉意,并叮咛妻子注意身体,代他好好照顾孩子。

谁知这封家书竟然成为烈士的绝笔。李景普在转赴新工地时,所乘坐的吉普车整个冲进一辆巨型卡车的底盘下面,他的身体被撞进驾驶室的汽车引擎紧紧地挤压在座椅上,不幸遇难。他是坦赞铁路建设期间因公殉职的中方最高职务的工程技术人员,时年44岁。

中国援坦赞铁路专家小组组长杜坚介绍说,为修建坦赞铁路牺牲的烈士约有30%死在工地,40%死于交通事故,30%被恶性疟疾等疾病夺去了生命。

长眠在达累斯萨拉姆中国专家公墓的除了殉职的坦赞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外,还有中国援助坦桑尼亚穆巴拉里农场、姆索尔瓦农场、基围那煤矿、多多马军营区等建设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

赴非客轮上举行海葬仪式

在修建坦赞铁路中,中方共有67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除47人埋葬于坦桑尼亚、17人安葬于赞比亚,还有一人牺牲在中国赴坦桑尼亚的客轮上。

1973年4月,中国铁道部第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处的李新民乘坐“建华”号远洋客轮离开广州前往达累斯萨拉姆,但在途中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当时,客轮即将驶入国际海域,经商中国国内有关部门,所有乘坐“建华”号的坦赞铁路建设者和全体船员整齐地聚集在甲板上,神情肃穆地为李新民举行了隆重的海葬仪式。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